错失本科求职,5年Data研究生转型上岸摩根大通?

 
 

 

对于亚太和北美地区的金融前台求职,本科学历是足够的。已经在大四的同学,如果没有申请到理想的岗位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申请金融公司的“研究生目标项目”进行二次尝试。

 

今天的故事,来自一位本科四年坚定不移想做Data,却在暑期data实习中发现这不是真正想要的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不过,她的跨领域之旅更为曲折一些,因为她来自研究生非目标校项目,最后却拿到了三张Offer!

 

Image

 

所以如果屏幕前的你,

大三或者大四,

Data或者是其他学术背景,

也在考虑读研究生求职,那请参考我的故事~

 

I'm Jolin(化名)

学校|Top40美本+芝加哥大学研究生

专业|Information Systems + Analytics

Offer|摩根大通上海办公室的销售与交易部(Sales & Trading) 2023年暑期实习Offer

(查看offer请添加小助手)

 

 

I. 我曾以为,data是绝对正确的方向

和大多数想走金融求职的学生不一样的是,在职业选择上,我一度很犹豫和摇摆。申请大学的时候误打误撞选了金融,进了semi-target的商学院。那时想过咨询求职,但是投简历屡战屡败;大二的时候,我把专业换成了商业分析,想着数据相关的专业一直比较热门,所以做和数据相关的工作也不是不可以。

那个时候,我以为自己和金融不再会有什么联系了。

 

Image

 

直到我接触了几份数据相关的实习,从初创公司到大厂都有,刚开始的时候我热情满满,写的代码能够读取数据跑模型的时候很有成就感。但逐渐发现数据分析和我想象的很不一样,日复一日面对的都是同样的工作。也没有什么和其他同事交流的机会,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安安静静坐着处理数据,久而久之我变得有点浮躁,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

刚好当时在学校选了一节投资相关的课,那是我第一次接触二级市场领域,第一次了解到除了IBD以外的岗位。当时碰巧遇上疫情爆发,美股熔断,我第一次直观的感受到市场和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事是那么的密切相关。我本身是一个很果断的人,对数字也还算敏感,我在想或许我可以试一试Sales and Trading,毕竟市场是一直在变化的,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这样的工作也可以不断接触到新的东西。

 

 

后来我和O导聊起了自己的兴趣转向,他提醒我,要想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做Sales & Trading,还是只是看到其他人拿到了offer,所以人云亦云。仔细思考之后,我做出了选择,并在去年九月我加入了OSG。

 

 

II. 求职季的第一个机会

 

去年对于我来说是背水一战。当时简历上没有一份二级市场相关的实习,加上投递时间晚,情况对我十分不利。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刷邮箱,总是盼望着能有一封 [Interview  Invitation] 打头的邮件躺在邮箱,没有邮件的时候还会不甘心的去看垃圾邮件,可还是一次又一次的期待落空。

 

Image

 

可就在万念俱灰的时候收到了一个BlackRock的一面,我深知这可能是我整个求职季唯一的机会,想要拼尽全力牢牢抓住。但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面试官对着我简历上唯一一段和金融相关的私募实习开始了地毯式盘问,即使简历上没有写DCF相关内容,他让我“Walk through a DCF model”(一个对于二级市场来说不太可能会问到的问题),本来就紧张的我,听到这个问题脑袋更是一片空白,毫无悬念的错失了这个机会。

十一月底的波士顿很冷,那天晚上我穿着单薄的西装走回家,失望,懊悔,不甘心,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没法接受求职季颗粒无收的事实。虽然从一个客观的角度,第一次面试没面好很正常,但作为我唯一的机会,我真的无比痛心没有抓住它

迷信和不迷信的方法都尝试了哈哈

 

 

III. 面试官到底想要了解些什么?

 

再一次经历求职季,其实面对的是更大的压力:今年香港求职季刚开始的时候,导师就说今年的情况会非常非常难。加上我的研究生项目不能gap,我告诉自己,这真的是我最后的机会。可惜开局还是没有那么顺利,七月和八月我先后搞砸了大摩和小摩的加速轮面试,当时的我一方面内心很惶恐,另一方面和lead mentor以及RA的沟通中又不断让自己坚定信念:我一定要去香港,我一定要做Sales & Trading。

 

没有面试的日子里注定是焦虑的,每天都在各种渠道中打听各家公司的面试进度,因为香港招S&T实习生的公司不多,headcount也远少于纽约和伦敦,所以当看到某家公司发了终面但我却没有收到的时候,总觉得自己上岸的希望又大打折扣。

 

直到九月底,我逐渐收到了一些面试,尽管去年已经准备了很多行为面试故事,我的行为面试导师Ava和我又重新完善了所有故事,确保所有的回答都精简且有趣,还帮我准备了所有的motivational questions。香港没有什么networking的文化,在“Why company”一类问题的回答上可能更需要自己下功夫。对于我而言,因为简历上有不同行业的实习经历,可能会被面试官质疑为什么想做Sales & Trading,Ava也和我一起把前期的经历和trading巧妙的联系在了一起,给出让面试官能眼前一亮的回答

 

 

可能在大家的普遍认知里,香港的面试整体偏难,会深挖简历并且技术面问题多,没有那么看重行为面试。但就我个人的面试体验而言,其实终面当中面试官还是更多的想了解你这个人以及你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好几次都被问到,在trading floor上工作可能会有什么困难,应该怎么去解决,或者是给一个具体的工作场景,问我应该怎么做。这可能更多的是需要对trading floor的工作有深层次的理解,幸运的是每次做面试准备时,我的technical导师Chris都会给我很多真实工作当中的洞察和分析

 

 

IV. 突然到来的惊喜

 

今年的几个终面都还算有惊无险,印象最深的是HSBC的技术面,问了很多宏观的,和ESG相关的问题,如果只是面试之前开始看市场新闻,可能远远不能应付那些问题,非常需要平时的积累以及融会贯通,把不同的信息都整合到回答里,作为论据。

尽管面试的问题基本上都有准备过,我也自认为面的还不错,但是一周多过去,我一直没等到HSBC的消息。当时内心真的很复杂,本来觉得胜券在握的,但不由得又开始怀疑自己,不知道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和lead mentor Sarah交流的时候,她说,“Sometimes results aren’t always in your control.” 这句话真实又残酷,但我确实也无法改变过去的面试,多想无益,只能尽力面好未来的。

就在我心情很糟糕的时候,意外收到了HSBC面试官打来的电话。一直以来我都是看别人的offer,听别人上岸的经历,也可能因为去年的失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对自己没有信心,从来不敢幻想自己什么时候能收到offer。轮到自己时,感觉很不真实,原来有一天我也可以做到这一切。

 

 

V. 这段压力大的旅程,感谢有你们

 

一路走来真的想感谢很多人,感谢Oiss,Paul,Sarah,C等导师们在recruiting的路上一直指点我,感谢去英国度假的时候还在帮我准备面试的Ava,感谢Chris每次在我面试前特别紧张的时候都不断鼓励我,感谢RA们每次都耐心解答我的各种问题。

也要谢谢爸爸妈妈支持我的选择,谢谢男朋友一直做我的最佳听众。

在trading floor工作像一场马拉松,拿到暑期实习也只是万里长征的小小一步,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可以加倍努力,砥砺前行。

 


 

 

2022-11-25 18:28
首页    我们的服务覆盖    错失本科求职,5年Data研究生转型上岸摩根大通?